close

在教育心理學的領域中,關於老師的教學技巧有明顯的轉變;早期的教育理論認為,老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,老師的任務即是將課本中的知識教導給學生,因此,學生僅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。尤其是,在台灣的升學壓力下,學校的功課這麼多,老師教都教不完,老師只好把大量的功課塞給學生,到底學生有沒有吸收,誰知道?這種填鴨式的教學,可說是台灣教育的根本問題。

不僅學生要學,老師更要懂!

近年來,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有明顯的轉變,老師不再僅是單向的知識傳授者,老師更是啟發學生思考的引導者,學生則成為主動的學習者,學生必須參與學習的過程,才能建構自己的知識。

開始有許多老師根據此教育理論以啟發式的教育模式,鼓勵學生思考,鼓勵學生問問題,如此一來,不但教學的內容更為活潑,學生學習的興致更高;學習的效果更佳,進而學生學習的表現也就更好了。

雖然,許多老師已經自省,必須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,但要如何啟發學生呢?

事實上,有許多老師自己會先在家中做功課,先將課文的架構整理好,到了課堂上時,再將自己整理好的架構教導給學生;如此一來,老師寫什麼,學生便抄什麼,考試時,就死記死背課堂的筆記,或老師隨堂所發的已經整理好的筆記,你寫什麼,他們就背什麼;那麼你的教學,雖然沒有照本宣科的唸課文,但還是依舊屬於填鴨式的教學,學生依然是被動學習!

其實,很多老師多多少少都知道本書中主動學習的技巧,要不然他們如何能夠自己抓重點,自己整理課文的架構呢?

現在老師如果能夠運用本書的主動學習技巧,引導學生跟你一樣,也能夠自己找出課文的寫作架構,使學生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,不再只是單向與被動的接收知識;當學生自己能夠整理出課文的架構,又能夠默寫作分析式的筆記,自然可以吸收功課,變成長期記憶;學生的學習成效更佳,老師也會更有成就感。

因此,老師的教學模式如果能夠加以改變:上課時,會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,一邊上課,一邊引導學生思考: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大標題應該是什麼?段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小標題應該是什麼?此外,文中的關鍵字應該是哪些?

透過老師提問與引導的過程,學生便會開始思考,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。這種是雙向式的教學,透過師生間的相互討論,不但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功課的內容,並且可以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,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,進而提高學習的效果;老師也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,這豈不是更有成就感啊!

請注意,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,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驗;已知的知識各不相同,對於課文的解讀當然也會有所不同;因此,學生所找到的課文架構可能有所不同,請老師別急著糾正他們。

學生對課文的解讀,如有不同,他們所找到的標題與關鍵字,與老師的架構也就有所不同;請老師們別太在意,你要聽聽他們的解釋,從他們的角度來解讀課文,你將會有全新的體認。畢竟,不管黑貓、白貓,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!只要學生學習的過程中,自己有思考過,他可以自己找到課文的架構,可以幫助考前複習,就是有效的分析式筆記。

如果老師能夠採用主動學習法的技巧,以啟發式的教學,引導學生思考,鼓勵學生自己整理筆記,而不是抄寫老師整理好的重點,那就是超棒的老師,學生也就超有福氣,遇到了真正的好老師了!


資料來源:葉明華著《考試贏家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引導學生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kEa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